德黑兰深夜,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家门外被放置了一枚炸弹。 他事后对媒体说:“朋友们(安全部队)控制住了它。 ”更惊险的是,他往返土耳其途中,头顶多次掠过不明无人机。 这些暗杀威胁发生在6月以伊冲突期间,而危险并未结束——仅仅一个月后,美国在7月30日深夜抛出了7年来最狠的制裁重拳。
美国财政部这次瞄准的是伊朗石油运输的“大动脉”。 制裁名单一口气列了115个目标:15家航运公司、52艘船只、12名个人和53个实体,专门打击伊朗石油、石化产品的出口网络。 其中最扎眼的是伊朗石油商人穆罕默德·侯赛因·沙姆哈尼,他掌控的50多艘油轮和集装箱船被冻结资产。
沙姆哈尼背景特殊——他的父亲阿里·沙姆哈尼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,2020年已被美国制裁过。 美国国务院同步出手,把20个参与伊朗石油贸易的实体和10艘船列入黑名单。
这次制裁被美国官方定性为“2018年以来最严厉的一次”。 2018年正是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(JCPOA)、重启对伊朗“极限施压”的开端。 时隔7年,美国再次祭出同等力度的制裁,意图直掐伊朗经济命脉: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汇来源的60%,而制裁的核心就是阻断其石油全球流通的链条。
美国的行动早有预兆。 就在制裁前三天,美国总统访问苏格兰时放话:“我们已摧毁伊朗核能力,若他们敢重启,美军将瞬间摧毁他们! ”这番话与制裁形成“组合拳”,试图彻底震慑伊朗。
事实上,军事震慑早已展开。 6月22日凌晨,美军出动B-2隐形轰炸机,向伊朗福尔道、纳坦兹和阿斯卡兰三处核设施投下6枚巨型钻地弹,并发射30枚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宣称“彻底清除伊朗核能力”。
伊朗次日傍晚报复,导弹砸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基地。 这场冲突源于更早的导火索:6月13日以色列突袭伊朗核设施,引发12天激战。 其间,伊朗大量军事基地被毁,高级将领和核物理学家丧生。
美伊关系在冲突中彻底转向。 最初美国声称“不直接参与”,但很快升级为公开支持以色列防空,最终亲自下场空袭伊朗。 宁夏大学教授牛新春指出,美军介入使冲突性质从“以伊对抗”质变为“美伊对峙”。
面对美国的连环打击,伊朗态度依然强硬。 外长阿巴斯·鲁哈尼警告:“若再遭袭击,伊朗必以更坚决行动回击! ”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埃斯梅尔·巴盖伊更直言,目前“无计划恢复与美核谈判”,除非美国改变“一边谈判、一边纵容以色列动武”的矛盾态度。
美国的制裁看似雷霆万钧,实则暴露了自身困境。 在6月以伊冲突中,美国为帮以色列防空,消耗了约1/4的“萨德”拦截弹库存,而每枚成本高达1270万美元,补充速度远跟不上消耗。 与此同时,伊朗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正让美国反导系统疲于应对。
制裁名单上那个“关键人物”沙姆哈尼,其家族命运恰如美伊博弈的缩影——父子两代接连被美国锁定,但伊朗的石油网络仍在暗处延伸。 这场7年来最狠的制裁,既是美国“极限施压”的延续,更是两国僵局难破的写照。
盛康优配-股票正规平台-线下配资公司-专业配资论坛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