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战全面爆发前,国内长期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。各路军阀为了持续扩充自身军力,不惜投入巨额资金,从国外购置各类先进的轻重武器。当时有6种进口步枪,最受这些军阀的青睐。
本期文章就来简要介绍一下,当年军阀们最钟爱的这6种步枪。
1、卡尔卡诺M1891型步枪
奉系、皖系和直系这几派军阀,都曾引进过意大利产的卡尔卡诺M1891型栓动步枪。该枪使用6.5×52毫米卡尔卡诺步枪弹,弹仓可容纳6发子弹,有效射程约600米。
发射6.5毫米弹药的卡尔卡诺M1891型步枪,相比其他国家采用7.92毫米或7.62毫米口径的步枪,后坐力更小,这让它在操控性和精度上更具优势。因此,该枪在当时的国内深受各路军阀喜爱。由于产自意大利且口径为6.5毫米,它在国内还被称作“意造六五步枪”。
2、FNM1924/30型步枪
20世纪二三十年代,桂军和粤军都曾引进过比利时的FNM1924式与M1930式步枪。前者于1924年定型,后者在1930年定型,两者属于衍生改进关系,均是在后期型毛瑟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分支型号。
FNM1924/30同样发射7.92×57毫米毛瑟步枪弹,采用毛瑟式枪机,弹仓容量为5发,有效射程约500~600米。因继承了毛瑟步枪的设计,该枪可靠性强、性能稳定,深受粤军和桂军信赖。桂军还在此基础上仿制出浙铁造七七式步枪,这里的“七七”是为纪念七七事变,并非指7.7毫米口径;粤军也据此仿制出了廿一年式步枪。
上图便是当年浙江铁厂生产的浙铁造七七式步枪。
3、三八式步枪
国内各路军阀也曾引进过日本的有坂三八式步枪,俗称“三八大盖”。这是日本1905年定型的栓动步枪,其前身是三十年式步枪(即“金钩步枪”)。三八式使用6.5×50毫米有坂步枪弹,弹仓容量5发,有效射程约460米。使用6.5毫米子弹使其后坐力小、易于操控,精度也因此较高。
尽管三八式步枪的威力不及毛瑟系列,但对于当时身材普遍较为瘦小的亚洲人而言,反而更为适用。此外,三八式枪身较长,加装刺刀后总长度超过1700毫米,在白刃战中极具优势。当时由阎锡山晋系军阀掌控的太原兵工厂,对三八式步枪进行了仿制,生产出晋造六五式步枪,分为标准型和卡宾型两种。
上图为阎锡山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晋造六五式步枪。
4、斯太尔-曼利夏M1895型步枪
早在清朝末年,奥地利的斯太尔-曼利夏M1895型步枪就已进入中国。到了北洋时期,不少地方军队都有装备,后来军阀割据时,奉系、直系和皖系军阀也继续引进了这种步枪。
斯太尔-曼利夏M1895发射8×56毫米曼利夏弹药,弹仓容量5发,有效射程约600米。该枪威力大、射程远,在当时的国内算得上是最优秀的进口步枪之一,深受各路军阀喜爱。除标准型外,还为骑兵部队引进了卡宾型。
5、毛瑟98系列步枪
德国的毛瑟98系列步枪,也是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单兵武器之一,像M1904型、M1907型以及初代M1898型等,无论是德国原厂正品,还是其他国家的仿制品、改进版,都被各路军阀争相引进,尤其是东北的奉系军阀使用得最多。
当时国内常见的毛瑟步枪,通常采用7.92×57毫米弹药,弹仓容量5发,在射程和精度方面表现出色。奉系兵工厂还参考原版毛瑟M1898和M1912型,设计出了辽造十三年式步枪。
6、Vz.24型步枪
上世纪20年代前后,奉系军阀引进了大量捷克的Vz.24型步枪。该枪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,堪称做工最精良的军用步枪之一,由于采用斯柯达炼钢厂的钢材制造,其质量优于同时期的多数步枪。
Vz.24步枪同样是毛瑟系列的改进型,发射7.92×57毫米毛瑟步枪弹,弹容量5发,有效射程500~600米。因其枪身较短、精度优良,既能装备骑兵,也可配备步兵。后来其他军阀也纷纷引进,该枪在国内还被称为“马四环”,这是因为它主要装备骑兵,且带有四个背带环。
以上就是民国时期军阀最喜爱的6种进口步枪。若文中存在错误或不足之处,欢迎大家指正改进。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,记得关注,下期将继续更新。
盛康优配-股票正规平台-线下配资公司-专业配资论坛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